首页 > 母婴 > 正文

【心理知识】残疾人常见的心理特征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6日

   1.强烈的自卑心理。由于遗传或因意外事故导致某种身心缺损和功能丧失,丧失了健全人的生活能力,会认为被瞧不起和低人一等,因而性格变得孤僻、胆怯,从而意志消沉,丧失生活的信心。
  
   2.深刻的抱怨父母、抱怨领导、抱怨命运;认为天地之间.难以容身;人海茫茫,唯我多余。
  
   3.严重的挫折心理。尤其是人为事故或原因造成的残疾人,受挫感特别强烈,有的甚至会因此而改变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和性格。
  
   4.急切的挫折心理。身残之后,往往在自卑之中产生自怜,希望获得人们的同情和帮助。性格内向不愿表露的朋友,在得到帮助之后,感激之情与回报之心油然而生。
  
  二、残疾人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竞争越激烈,残疾人面临的现实越严峻,心理压力也就越大,当拳拳之心无法承担压力时,就会出现问题。
  
  2.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不够,很多人还存在着歧视、漠视残疾人的问题,使残疾人感到孤立无助,在生活和工作中均难以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产生自卑心理。
  
  3.在宣传残疾人佼佼者时,忽视了大多数残疾人都是平凡而普通的人,他们努力之后也无法达到人们仰慕的程度。
  
  4.很多人只知道同情与怜悯,却没有关注过残疾人的自尊与特点,他们的个体差异与奋斗的艰难往往被人忽视。
  
  5.“不指望这片地收谷子”的心理,限制了残疾人的生活范围和生存范围,也抑制了残疾人的创造力与潜能的发掘,埋没了很多本可以成为佼佼者的人才。
  
  6.过高的期望值使一部分残疾人失去信心和勇气。
  
  7.过低的要求和过多的保护使一部分残疾人产生了过度的依赖心理而不求上进。
  
  8.报复心理往往源于对意外事故的不当处理。
  
  9.暴躁与抑郁同样源于不被重视和理解。
  
  三、解决残疾人心理问题的初步方法
  
  1.在社会大力宣传关注残疾人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其聪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建立残疾人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让残疾人有回到家的归宿感,像面对亲人一样面对心理医生。在咨询与治疗中,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被关爱、被重视,从而解决心理问题。
  
   3.健全人经常与残疾人平等地相处与沟通,不要把残疾人看作是另类,而要把他们看作最需要帮助的朋友,最可信任的同事。残疾人的心理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残疾人的心理健康,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残疾人所共有的心理特征如下:  1)孤独感:这是残疾人普遍存在的一种情感体验。残疾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有某种缺陷(如聋哑人言语障碍,肢残人和盲人有行动障碍),活动的场所太少,交流的对象有限,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孤独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孤独的体验会日益增强。  2)自卑感:这是每个残疾人都有的一种情感体验。残疾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陷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会遇到诸多困难,如果他们从亲属及其他社会关系中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和帮助,甚至遭到厌弃或受到歧视,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与健全人相比,他们在婚恋、家庭等问题上遇到的不顺心会加重其自卑情感的体验。  3)过于敏感:残疾的状态容易造成当事人过多的注意自己,因而对别人的态度和评论格外敏感,尤其是计较别人对自己带有贬义的、不恰当的称呼。如称他们为“残废”,就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如果有人做出有损于他们自尊心的事情,他们往往难以忍受,会当即流露出愤怒情绪或采取自卫的手段加以报复。  4)情绪反应强且不稳定:这种特点在许多残疾人身上都相当突出。如聋哑人情绪反应强烈,而且多表现于外,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盲人情绪反应多隐藏于内心,虽然情感体验很激烈,但情绪表现却不十分明显,而且爆发性情感较少。  5)富有同情心:残疾人对自己的同类有特别深厚的同情心,与不是同类的人却很少交流,如盲人很少与聋哑人交流,更少通婚。这主要是因为残疾类型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  此外,每一类残疾人又有独具的性格特点。盲人通常性格内向,温文尔雅,但其内心世界情感体验深沉而含蓄,他们喜欢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聋哑人则与盲人相反,他们的性格比较外向,耿直豪爽、很少拐弯抹角。聋哑人观察事物,往往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不太注意事物的内在联系,他们偏重于物质世界,直接表达情感,而不习惯深入探索。肢体残疾人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为倔强和自我克制,他们可以忍受一些不平和怨恨,只是到了难以忍受时才会爆发。至于智残人,他们的整个心理水平都是低下的,因而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特别是严重智残者,只能由生物本能来支配自身的行为。
  要做好残疾人的心理卫生,应采取下列各项措施:  1)广泛宣传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使全社会都来关心残疾人,尊重、理解和帮助残疾人。  2)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大力发展福利事业,帮助残疾人就业;在招聘人员时应优先吸纳同等才能的残疾人。  3)抓好残疾人的教育工作,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水平,如北京联合大学建立了特殊教育学院,以提高残疾人的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  4)积极开展适于残疾人参与的各种健身、医疗、文娱、体育等活动,为我国参加残奥会、特奥会打好群众基础。  5)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为残疾人办实事,解决住房、婚姻、乘车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并普及无障碍设施。  6)大力开展残疾人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以提高残疾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7)鼓励残疾人自强自立,调动残疾人自身的积极因素。如利用电脑技术,使盲人可以借助语音和触摸键盘上网;聋哑人可以凭借助听器、电子耳蜗从事社会工作;各种功能日益齐全的假肢、电子遥控轮椅,帮助肢残人更好地实现行走意愿。

相关阅读